小行星7年后将撞击地球!90%的生物将灭绝?人类还有生存可能吗?
你曾想过一颗直径10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会怎样吗?为了形象理解这个尺寸,想象一下:这大约是纽约曼哈顿岛的两倍大小,或者相当于整个北京五环的直径!
你曾想过一颗直径10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会怎样吗?为了形象理解这个尺寸,想象一下:这大约是纽约曼哈顿岛的两倍大小,或者相当于整个北京五环的直径!
今年 4 月(2025 年)出现的一个微小迹象,似乎可能改变我们对宇宙的认知。天文学家在一颗名为 K2-18b 的遥远行星大气层中,仅探测到一丝微弱的信号 —— 两种分子在其中旋转的微光。而在地球上,这类分子仅由生命体产生。这是一个诱人的可能性:它是迄今为止关
这一被研究团队描述为“保守”的估计,源于一项研究。该研究勘测了月球布满陨石坑的地形,并计算了其中可能由富含铂族金属(PGMs)的小行星形成的陨石坑数量。铂族金属包括钌、铑、钯、锇、铱和铂本身。
近日,随着长征三号乙Y110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,北理工再次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其在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,也为即将步入高考战场的学子展示了一幅激动人心的航天蓝图。
当我在端午清晨重读《天问》时,手机突然弹出推送:“天问二号发射成功!” 这不是巧合,这是文明基因在时空长河里的共振,是中华民族追问苍穹的精神血脉,在2025年的端午清晨,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的对接。
● 天问二号任务发射圆满成功,我国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。
在探索宇宙奥秘的征途中,月球始终是一个引人入胜的研究对象。20世纪的月球探测任务不仅揭示了这颗地球卫星的诸多秘密,同时也留下了诸多未解之谜。其中,月球磁场的神秘现象尤为引人关注:尽管现今月球没有全球性的磁场,但阿波罗任务带回的月球岩石样本却显示出强烈的磁性特征
天问二号任务周期长达近10年,是一场接力赛。天问二号要先用两年半左右的时间,完成对小行星2016HO3的探测、取样并返回,返回舱与主探测器分离后返回地球。投送完“包裹”的天问二号主探测器将再次利用地球的引力弹弓效应,飞向它的第二个探测任务目标——主带彗星311
小行星阿波菲斯曾经被认为是对地球的威胁,现在被认为是一个难得的探索机会——如果航天机构能够及时采取行动。1,100 英尺宽(340 米)的阿波菲斯,也被称为小行星 99942,将于 2029 年 4 月 13 日对地球进行一次非常近但安全的飞越。欧洲航天局 (
5月29日,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,并已成功进入地球至小行星2016HO3转移轨道,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。仰望U8车队赴发射现场,与航天专家、公众共同见证中国深空探测又一里程碑时刻。在5月28日,国家航天局新闻中心联合四川文旅发起的探
以“2016HO3”这个编号为例。“2016”指它被发现的年份。其后第一个字母表示发现月份,从26个英文字母里排除“I”和“Z”,剩下的24个字母各代表半个月。“H”在英文字母中排第8,意思是4月份下半月。第二个字母表示发现顺序,是用除“I”以外的25个英文字
身份证 小行星 张钰哲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国际天文学联 2025-05-30 17:15 15
5月29日,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,并已成功进入地球至小行星2016HO3转移轨道,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。仰望U8车队赴发射现场,与航天专家、公众共同见证中国深空探测又一里程碑时刻。在5月28日,国家航天局新闻中心联合四川文旅发起的探
5月29日,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,并已成功进入地球至小行星2016HO3转移轨道,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。仰望U8车队赴发射现场,与航天专家、公众共同见证中国深空探测又一里程碑时刻。在5月28日,国家航天局新闻中心联合四川文旅发起的探
这次担任01号指挥员的张润红是我国航天发射阵地首位女性指挥员,天问二号是她作为指挥员第15次执行发射任务,从去年年底,她就在为天问二号的发射做准备了。对于此次天问二号任务,张润红深感责任重大。
追星 小行星 天问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季江徽 2025-05-30 15:45 10
今天1时31分,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,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(详情>>)。这意味着,我国深空探测又迈出了新的一步。
追星 小行星 天问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季江徽 2025-05-30 15:32 14
5月29日,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。此次任务将通过一次发射,实施近地小行星2016HO3伴飞、取样、返回以及主带彗星311P伴飞探测等多项任务。
5月29日,天问二号任务发射圆满成功,我国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。天问二号任务设计周期10年左右,如此长的任务周期,是否拉开了太空探索新的序幕?此次任务的“双目标探测”探什么?有多难?天问二号的十年之约对于我们的航天人才储备意味着什么?中国航天史上最长太
5月29日,天问二号任务发射圆满成功,我国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。天问二号任务设计周期10年左右,如此长的任务周期,是否拉开了太空探索新的序幕?此次任务的“双目标探测”探什么?有多难?天问二号的十年之约对于我们的航天人才储备意味着什么?中国航天史上最长太
这次发射意义那可太大了!以前咱们探月、探火取得了好多成果,现在又来探索小行星,这是要把宇宙的秘密一个个都揪出来呀。小行星2016HO3可是个“宝贝”,它保留着太阳系诞生时的原始信息,就像一本古老的宇宙日记。天问二号去探测它、采样回来,就像是帮我们翻开这本日记,
5月29日,天问二号任务发射圆满成功,我国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。天问二号任务设计周期10年左右,如此长的任务周期,是否拉开了太空探索新的序幕?此次任务的“双目标探测”探什么?有多难?天问二号的十年之约对于我们的航天人才储备意味着什么?中国航天史上最长太